您好,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

肥胖

肥胖,中医病名。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,体重异常增加,并伴有头晕乏力、神疲懒言、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。本病多由年老体弱、饮食不节、缺乏运动、先天禀赋所致。病机总属阳气虚衰、痰湿偏盛。辨证治疗当辨明标本虚实和脏腑病位。治疗当以补虚泻实为原则。现代医学的单纯性肥胖病、继发性肥胖病,可参照本节治疗。

英文名称

obesity

相关中医疾病

体质性肥胖病、继发性肥胖病

就诊科室

内分泌科

发病部位

脾、肌肉

常见症状

体内膏脂堆积过多,体重异常增加伴有头晕乏力、神疲懒言、少动气短

主要病因

年老体弱,饮食不节,缺乏运动,先天禀赋

病因

基本病因

肥胖多因年老体弱、过食肥甘、缺乏运动、先天禀赋等导致气虚阳衰、痰湿瘀滞形成

1、年老体弱

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,40岁以后明显增高。这是由于中年以后,人体的生理机能由盛转衰,脾的运化功能减退,又过食肥甘,运化不及,聚湿生痰,痰湿壅结,或肾阳虚衰,不能化气行水,酿生水湿痰浊,故而肥胖。

2、饮食不节

暴饮暴食,食量过大,或过食肥甘,长期饮食不节,一方面可致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堆积成为膏脂,形成肥胖;另一方面也可损伤脾胃,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,致使湿浊内生,蕴酿成痰,痰湿聚集体内,使人体臃肿肥胖。

3、缺乏运动

长期喜卧好坐,缺乏运动,则气血运行不畅,脾胃呆滞,则运化失司,水谷精微失于输布,化为膏脂痰独,聚于肌肤、脏腑、经络而致肥胖。妇女在妊娠期或产后由于营养过多,活动减少,亦容易发生。

4、先天禀赋

《内经》即认识到肥胖与人的体质有关,现代已明确认识到,肥胖的发生具有家族性。阳热体质,胃热偏盛者,食欲亢进,食量过大,脾运不及,可致膏脂痰湿堆积,而成肥胖。

此外肥胖的发生还与性别、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,由于女性活动量较男性少,故女性肥胖者较男性为多。

检查

实验室检查
肥胖病人应测量身高、体重、腹围、腰围、血压,进行血脂、血糖、血清胰岛素、皮质醇、睾酮、黄体生成素等检查。必要时做头颅X线摄片,或头烦、双肾上腺CT扫描,测定T3、T4、TSH,以明确肥胖病因。

诊断

诊断原则

1、有饮食过多,恣食肥甘厚味等不良饮食习惯,或缺乏运动,或有肥胖家族史。

2、体重明显超过标准体重,或有身体沉重、头晕乏力、行动迟缓,甚或动则喘促等症状。

3、排除水肿等器质性病变。

诊断依据

1、有饮食过多,恣食肥甘厚味等不良饮食习惯,或缺乏运动,或有肥胖家族史。

2、体重明显超过标准体重,或有身体沉重、头晕乏力、行动迟缓,甚或动则喘促等症状。

3、排除水肿等器质性病变。

鉴别诊断

1、肥胖与水肿

水肿严重时,体重亦增加,也可出现肥胖的伴随症状,但水肿以颜面及四肢浮肿为主,严重者可见腹部胀满,全身皆肿,与本病症状有别。水肿经治疗病理性水湿排出体外后,体重可迅速减轻,降至正常,肥胖患者体重减轻则相对较缓。

2、肥胖与黄胖

黄胖由肠道寄生虫与食积所致,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,与肥胖迥然有别。

治疗

治疗原则
针对肥胖本虚标实的特点,治疗当以补虚泻实为原则。补虚常用健脾益气;脾病及肾,结合益气补肾。泻实常用祛湿化痰,结合行气、利水、消导、通腑、化瘀等法,以祛除体内病理性痰浊、水湿、瘀血、膏脂等。其中祛湿化痰法是治疗本病的最常用方法,贯穿于本病治疗过程的始终。

预防

预防措施
肥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,一旦形成本病,治疗一般不易。对本病积极预防非常必要,应积极主动,持之以恒,坚持治疗。本病患者饮食宜清淡,忌肥甘醇酒厚味,多食蔬菜、水果等富含纤维、维生素的食物,适当补充蛋白质,宜低糖、低脂、低盐;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忌多食、暴饮暴食,忌食零食;必要时有针对性地配合药膳疗法或针灸疗法。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,如根据情况可选择散步、快走、慢跑、骑车、爬楼等,也可做适当的家务等体力劳动。运动不可太过,以防难以耐受,贵在持之以恒。减肥须循序渐进,使体重逐渐减轻,接近正常体重,不宜骤减,以免损伤正气,降低体力。
关于我们
|
常见问题
|
服务协议
联系电话:010-64801616|联系邮箱:office@dayi.org.cn Copyright © www.dayi.org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京)-非经营性-2024-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-5  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

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